智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學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,其研究已從模仿天然高分子發展到對天然高分子進行修飾改性。這是記者從近日在京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5次學術討論會上獲得的消息。 與會專家認為,基于聚氨基酸、樹枝狀大分子、遺傳大分子及兩親性大分子的自組裝,是設計智能...
智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學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,其研究已從模仿天然高分子發展到對天然高分子進行修飾改性。這是記者從近日在京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5次學術討論會上獲得的消息。
與會專家認為,基于聚氨基酸、樹枝狀大分子、遺傳大分子及兩親性大分子的自組裝,是設計智能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新途徑。
作為智能材料的一種重要類型,智能高分子材料與智能無機材料相比,具有多重亞穩態和多水平結構層次,容易進行化學修飾,這些因素均有利于實現其環境響應的智能特性。會議執行主席之一、中科院院士江雷指出,這種材料應當是具有多種功能的“活”材料,與自然界的有機體類似。
同時,高分子與除骨組織以外的人體組織更為匹配,也是藥物、細胞或基因等的良好載體。與會專家指出,微創化、智能化、生理化、個體化,正是臨床醫學對材料科學的新要求,而智能高分子生物醫用材料的發展有望滿足這些要求。
另一位會議執行主席、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制衣學系教授胡金蓮則表示,智能高分子生物醫用材料是個多學科交叉領域,需要化學、材料、臨床醫學、生物等各學科專家共同努力。